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库> 西医> 详情

核苷类药治疗慢性乙肝:何时到头?

作者:网医联盟医务部

时间:2019-07-08

来源:网医联盟医务部

分享至:


目前,关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达标后停药问题:如何停药、停药后是否会复发、如何降低复发率以及复发后如何再治疗等等,需要临床医生不断探究与证实。这似乎仍然是一个没有确切答复的问题,但大体方向是清晰的。慢乙肝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时机尚有争议,《中国指南》建议延长治疗时间。延长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还可带来更多组织学益处。即使按标准停药,仍有高复发风险,须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即使经过巩固治疗,或经过长期治疗后获得持续的HBV DNA抑制或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仍存在复发风险。复发再治疗的临床数据仍较为匮乏,最佳治疗方案有待探讨。

HBeAg血清学转换是停药后持久应答的前提
在最新的指南(包括中国的指南)中均谈到了治疗终点及停药问题。其中,指南指出,在目前抗病毒治疗方法的条件下,很少能达到理想治疗终点,即停止治疗后持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消失,伴有或不伴抗HBs转换。

指南的停药建议为停药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乙肝患者,中国2010年指南建议,乙肝病毒(HBV)DNA低于检测下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 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至少1年(经过至少2次复查,每次间隔6月)仍保持不变、且总疗程至少2年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2012年APASL慢性乙肝诊疗指南与2012年EASL慢性乙肝治疗指南建议,HBV DNA检测不到且HBeAg血清学转换≥12个月者,可考虑终止治疗。可见,HBeAg血清学转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但不是所有接受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都会发生这个血清学置换。

请记住:“可考虑停药”这几个字,说明停药是可以考虑的,但不是必须的,也不是一定的。延长疗程(甚至不停药)一定是较好的。

临床研究同样证实,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停药后复发率低。在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27:1275)中,将60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12个月后停药的CHB患者(因经济、生育等原因或达到指南停药标准后停药)分为三组,即HBeAg未转阴停药组、HBeAg转阴停药组和HBeAg血清学转换停药组,分析显示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停药6个月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图1)。而且,如在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治疗2年以上,停药后6个月的复发率仅8.3%(如图2所示)。

不同情况停药6个月后复发可能性
这告诉我们,如果非要停药,最起码要等到HBeAg发生血清学转换,也就是说e抗原消失,e抗体出来。如果还没发生血清学转换就停药,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也还有50%的可能性会复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不管如何,只要停药,就有可能复发,最好的情况其复发也有50%的可能性,最差的可能性是100%复发,当然,这是在没有进行巩固治疗的前提下而已,如果再血清学发生转换后,再巩固治疗2年,那么复发率就明显降低,只有9%左右。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临床医生不主动建议停药了吧?但不停药也会有问题,经济消耗是一个问题,患者是否能够长期坚持用药也是一个问题,还有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等。各种问题错综复杂,需要我们临床医师跟患者之间充分沟通,做出最利于患者的选择。

到底能不能停药
从核苷类药开始在临床应用,就启动了对其停药的认识过程,从实践失败中不断修改,至今已过十年,仍无定论。反映在国内外的《乙肝指南》中,先是“大三阳”转“小三阳”后停药,逐渐延长半年、1年、2年,到新版的《乙肝指南》已经不见“停药”两字,或者说的很模糊。从许多文献看来,对“小三阳”肝炎、特别是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停药,国内外都越来越谨慎。因为停药反弹,又要从新开始,以前的时间和金钱都白费了;在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能发生肝衰竭,所以不能不慎重。许多患者有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为什么总是有人重蹈覆辙呢?!相信大多数患者停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药费问题;2,心理上难以接受超长时间服药问题。

其实,肝病专科医生几乎没有主动建议患者停药的,大多数是患者自行停药、或糊涂医生建议停药。反弹的都来医院;可能也有很少数停药不反弹,不再来医院而无成功停药的记录。当前的问题是缺少停药可不反弹的指标,所以明白人都不敢停药。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