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的前房角是一个组织结构比较隐蔽, 而且是维护视功能很重要的部位, 必须以一定的仪器进行检查, 方能观察到它的形态, 从而推断其超微结构及生理、病理学的情况, 对其治疗及转归加以明确的思考、判断, 制定正确的防治准则。
人眼前房角检查最早是在 20 世纪初, 先后有 Trantes( 1907 年) , 水尾( 1914 年) , Salzmann( 1912 年) 提出直接前房角镜检查法, 其后 1938 年 Goldmann 又提出了间接房角镜检查法。20 世纪中后期( 1970 年) 我国黄氏提出了水房角镜检查法[1]。
水房角镜检查法, 不仅在医院检查很方便, 即使在没有电力设施的山区、草原只要有一个水房角镜、一个放大镜、手电筒就可以顺利进行。检查过程中无不适也不需要麻醉药, 更不致于擦伤角膜, 是一个安全、方便、准确、清晰的检查方法。1973 年我院就开始应用黄氏的水房角镜。在内蒙古的草原进行青光眼普查, 就是用的水房角镜进行的。1978~1983 年临床工作中对眼挫伤诊断及追踪观察, 也全部是应用水房角镜检查的, 对其中部分病例还应用了 Goldmann 房角镜对照检查, 很明显水房角镜比其优越得多。
我们于 1983 年底随访了 1979 年 8 月~1983 年 11 月的147 例门诊眼挫伤患者。所有病人均查双眼, 先行一般眼科检查, 后用黄氏 469- Ⅰ型水前房角镜进行房角检查。现就眼挫伤在水房角镜观察下所致的房角后退情况报道如下。
1 眼别及致伤物
各种性质致伤物所造成的房角后退情况见表 1。
表 1 各种性质致伤物所致的房角后退情况分析
致伤情况 致伤例数 房角后退例数 房角后退发生率( %)
工业性 46 30 65.2
农业性 32 27 84.5
拳头 25 7 28.0
爆竹 19 17 89.5
弹弓 8 8 100.0
体育用品 8 5 62.5
生活用品 6 2 33.3
车祸 3 1 33.3
合计 147 97 66.0
2 前房前所见
2.1 虹膜根部离断
154 眼中共见到 19 眼( 12.34%) 发生虹膜根部离断, 其范围最小者仅可在房角镜下见到, 范围大者可超过 180°。自弓形柳叶形离断区, 可观察到 1 个至几十个睫状突, 并可见到脱位或不脱位的晶体赤道部, 这可能是因为晶体悬韧带的断裂和虹膜根部离断常发生在同一部位, 故经常可以见到断裂的晶体悬韧带。虹膜根部离断在同一只眼可发生一处或多处, 本组最多者为 6 处。有者于离断区两侧见到阜状虹膜前粘连。19 眼全部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房角后退。
2.2 前房角后退
全组共 97 例 104 眼发生前房角后退, 占房角受伤眼总数的
67.5%。根据房角镜下所见分为三种类型[3- 6]。
Ⅰ型, 前部睫状体分离型。虹膜低凹, 前房与对侧眼对比显著加深, 本组测量周边前房深度最深者达 6.0CK。房角前壁及睫状体带均显著增宽, 为对侧眼的 2~3 倍, 自巩膜突向后可见到灰白色巩膜内壁, 其上有大小不等且排列无章的色素沉积, 有者此灰白色条带可被色素分隔成若干小区。 后退的范围> 180°者较多见。加宽的房前交壁及睫状体带与正常房角部位之移行处一般有一由宽变窄的过渡。多数病例小梁具有 2~3 级的色素沉积。
Ⅱ型, 前部睫状体劈裂型。前房于损伤部加深或正常, 虹膜根部于损伤处可低平或后陷, 使得虹膜止端呈波浪状。虹膜突在此区内消失, 睫状体带增宽, 可为对侧眼的 1~3 倍, 表现呈青灰色外观。变换观察角度或令病人转动眼球, 同时注意睫状体带, 更易发现其表面的裂痕, 有者表浅, 或者深不见底。巩膜突更为醒目, 多数病例可见到 1~3 级小梁色素沉积。后退范围, 以< 180°者更为多见。
Ⅲ型,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特点。前部睫状体分离与劈裂
可共存于同一眼的相同或不同部位。
2.3 小梁损伤
本组病例中两例发生了小梁撕伤, 均合并有Ⅰ型房角后退。水前房角镜下所见, 损伤部可见刀切样断裂带位于巩膜突与Schwalbe 氏线之间。一例为斜线形, 范围约 20°, 另一例为横线形, 范围约 30°, 断裂处可见裸露的细线形灰白色巩膜背景, 与前后断缘及两侧小梁网上的Ⅱ级色素沉积形成鲜明对比。撕裂 区之外的小梁网结构较清晰。两例眼压均在正常范围。
2.4 其他房角改变
尚有房角粘连与小梁色素沉积, 分患者不能耐受和儿童不配合, 常自行拔管或吐出牙垫, 导致治疗失败和损害胃镜。再者由于胃镜的刺激, 患者常有恶心、呕吐, 胃肠蠕动频繁, 治疗时定位不准确, 常损伤临近正常组织。异丙酚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的全麻药, 其临床特点是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 不良反应少, 主要在肝内代谢灭活, 经肾脏排泄, 非常适合胃镜下治疗息肉时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