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库> 西医> 详情

克罗恩病22例的早期诊断

作者:高萍芝

时间:2019-11-04

来源:高萍芝

分享至:

克罗恩病 (CD) 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病变可累及肠壁全层, 并可侵犯消化道任何部位, 多见于青年人, 儿童也可发病。国内CD报道不多, 因无特异诊断指标且临床表现多样化, 使早期诊断非常困难。现总结我院22例经结肠镜、手术、病理等检查诊断CD患儿资料, 以探讨CD早期诊断。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院1993~2002年经临床、结肠镜、手术、病理及X线等检查诊断为CD 22例, 男13例, 女9例;年龄3 ~14岁;病程11 d~3.8年。诊断参照文献[1]。

二、临床表现
腹痛19例, 占86.4 %, 主要为脐周及右耻区痛, 个别患儿腹痛部位不固定, 多数为隐痛、阵发性加重或反复发作。2例因急性突发性腹痛, 急诊手术明确为肠穿孔。便血7例, 占31.8 %, 其中3例为消化道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腹泻 9 例, 占40.9 %, 2~6次/ d, 大便呈黏液、血丝样或稀水样便;便秘1例。腹部包块3例, 部位为右耻区, 2例曾剖腹探查。发热16 例 (75 %) , 体温多在38~40 ℃。贫血 12例 (55 %) , 轻度8例, 中度3例, 重度1例。体重减轻15例, 生长发育受限 5例, 肝脾大2例, 腹水1例, 口腔溃疡5例, 肛门病变3例, 关节痛2例, 皮疹1例。

结 果
一、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17例, 占77.3 %。镜下所见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黏膜充血、水肿, 伴线形、小片状溃疡, 肠壁增厚呈卵石样, 并见炎性息肉。病理结果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裂隙样溃疡, 非干酪性慢性肉芽肿, 黏膜下层增宽。

二、全消化道造影检查
可见病变部位肠管黏膜粗糙, 肠壁僵硬, 有的可见龛影或卵石样改变。

三、B超检查
B超检查15例, 主要表现为肠蠕动减弱, 局部肠壁增厚与狭窄, 腹腔淋巴结增大及肠系膜增厚。

四、辅助检查
血沉 (ESR) 升高75 % (12/16) , 最高达104 mm/1 h, C反应蛋白 (CRP) 升高71.4 % (10/14) , 最高达153 mg/L。ESR、CRP 在治疗后随临床表现改善而下降。22例中血WBC升高16例, 降低2例, 最低为1.8×109/L。

讨 论
CD于1932年由 Crohn首先发现并报道, 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近年多数研究认为主要与免疫异常有关[2], 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 我国属少见疾病。本组22例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等符合CD, 年龄10~13岁, 本文多数为慢性隐匿起病, 症状轻而不典型, 可反复出现, 病情发展较缓慢。此病常常误诊, 本组曾误诊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幼年性类风湿病、白塞病及伤寒、血液病等, 腹部包块及右耻区痛者还易误诊为肿瘤和外科疾病。少数起病急骤, 以突发腹痛、便血等为首发表现, 病情凶险, 进展快, 多在外科诊断。年龄与起病形式间未见有明显关系。其临床表现以腹痛、发热最多见, 两者分别占86.4 %和75 %, 其次为便血、腹泻、腹部包块等, 可伴厌食、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贫血、营养不良、肛门病变及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等症状。CD所致消化道病变往往同时累及2个或2个以上部位, 症状和体征与病变部位和范围密切相关, 患儿可具有消化道症状及多种消化道外表现,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组1例 5岁男性患儿, 不明原因发热近2 年, 辗转当地各医院反复就诊, 先后8次住院, 病史曾有口腔溃疡、一过性脐周痛及间断呕吐、腹泻, 但未引起重视, 后因出现大量便血, 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明诊。体会诊断此病应注意以下几点, 有助于提高早期正确诊断率:1.详细采集病史至关重要, 特别是对病史较长的患儿, 不同症状可先后出现, 并可趋向自然缓解。2.此病早期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 如遇不能解释的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贫血、肛门病变、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 即使胃肠道症状不明显, 也应考虑本病可能性, 及早行相关检查。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