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疾病库> 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别名:)

就诊科室:儿童保健科

分享至:

 介绍

小儿厌食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多见于1~6岁小儿。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小儿厌食的常见病因包括消化道疾病、多种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不正规用药、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天气影响、不合理喂养及精神因素等等。

疾病影响:许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道疾病最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厌食。

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

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会表现出“厌食”。

一些抗癌药物也容易引起厌食。

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锌缺乏常表现为“厌食”这种现象;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为厌食。

天气影响:如夏天炎热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喂养不当:乱吃零食;食物温度不合适,如食用过凉食物或冷饮;贪吃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威化饼、巧克力等。

精神因素:

精神刺激:如小儿在白天的时候接触过陌生人,被陌生人长时间的强行哄抱,陌生人大声与小孩说话、吼叫;突然间或长时间离开母亲等亲人;离开之前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

错误教育的影响:家长过度关注儿童的进食问题。主要表现为反复讨好或者威胁恐吓儿童进食,导致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意进食,食欲降低。

顽固性神经性厌食:少数女孩精神因素导致的厌食特别严重,导致儿童十分消瘦,全身乏力,容易疲劳,与严重营养不良有类似之处。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小儿厌食,需加以注意:

女孩:女孩更容易出现因精神因素导致的厌食。

家庭条件较好的小儿:因过分溺爱及进食零食较多,影响食欲,比如过度进食巧克力、威化饼、糖果等。

卫生习惯不好的小儿:饭前饭后不洗手,具有喜欢吃手等不良习惯。

症状表现

小儿厌食的主要症状是长时间的食欲下降或者没有食欲、食量减少等。患儿表现为面色蜡黄,身高比同龄儿童矮小,还可能出现贫血、乏力、多汗、易受惊等情况。严重者可出现身体元素(多种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缺乏症状。

典型症状

长时间食欲下降或者没有食欲、食量减少:是小儿厌食最主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不愿意进食,对食物进食欲望小甚至无进食欲望,对任何食物都不感兴趣。或者少量进食后就不再愿意继续进食。

其他症状

长时间厌食,可导致下列症状:

面色蜡黄,身材矮小:患儿表现为面色蜡黄,身材相对于同龄人较为矮小。

贫血、乏力、多汗、易受惊:出现口唇发紫、不爱运动、易出汗、易受惊吓等症状。

多种身体元素(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缺乏症状:

抽搐:可能由于进食太少,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钙、低镁)或者低血糖,而这些情况都可能引起抽搐。

皮肤干燥、皮肤弹性消失。

眼部不适:如夜盲,夜晚时视力下降;干眼症,泪液减少、眼睛干涩、疼痛。

易于感染:经常反复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等。

治疗方式

小儿厌食的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同时结合健康合理的喂养方式。

一般治疗

补充微量元素:适用于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厌食症。如缺锌引起的,可用口服锌制剂。

健康合理的喂养方式: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家长监督小儿定时、按顿进食;监督小儿在吃饭前不能吃零食、喝饮料等。

药物治疗

助消化剂:具有一定增加食欲的作用,一般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

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能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这类药物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

泼尼松(强的松):是糖皮质激素的一种,能增加食欲。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小剂量胰岛素: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使用胰岛素静脉点滴,具有一定效果,能够增加食欲,增加食物进食量。

医院名称
城市
医院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