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胃炎是由多种不同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或慢性炎症,胃炎可大致分为急性、慢性和特殊类型胃炎。
胃炎的好发人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饮酒、饮食不规律及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常表现为中上腹疼痛、腹胀、嗳气、恶心、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等。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不同类型的胃炎发病原因也不同。
急性胃炎
应激:如严重创伤、烧伤、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可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黏膜屏障功能损坏,可增加胃酸分泌,损伤血管和黏膜,引起糜烂和出血。
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肿瘤化疗药物、口服铁剂及氯化钾等可致胃黏膜损伤。
酒精:因其有亲脂性和溶脂性能,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及出血。
创伤和物理因素:剧烈恶心或干呕、胃内有异物、放置鼻胃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等,可导致胃黏膜糜烂甚至溃疡。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可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损伤。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以致损伤,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十二指肠-胃反流: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动力异常、肝胆道疾病及远端消化道梗阻有关,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
药物: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可致慢性胃炎,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胃黏膜退行性变:老年人胃黏膜可出现退行性改变,加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较高,可使胃黏膜修复再生功能降低、炎症慢性化、上皮增殖异常及胃腺体萎缩。
其他:如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见的并发症,一种门脉高压病所伴发的特殊类型的胃黏膜病变。
特殊类型的胃炎
腐蚀性胃炎:吞服强酸、强碱、砷、磷、氯化汞等所致。
感染性胃炎:为非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炎。该类胃炎患者,其自身免疫力严重下降,细菌和病毒均可引起感染性胃炎。
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发生在胃部时,以胃窦多见。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一种病因未明的罕见疾病,胃壁炎症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不伴有肉芽肿或血管炎症性病变。
Ménétrier病:即慢性肥厚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体皱襞粗大、肥厚、扭曲呈脑回状。此症多见于男性,病因不明。
危险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炎的发生率随之增加。老年人患胃炎的风险更高。
酗酒:酒精会损伤胃黏膜,降低胃的自我保护能力。
压力:压力过大等情绪问题,也被发现可能增加胃炎的发生风险。
刺激性食物
症状表现
不同胃炎临床表现不同,常见的表现为中上腹疼痛不适、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等。
典型症状
急性胃炎:常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重症者可有呕血、黑粪、脱水、酸中毒或休克。
慢性胃炎: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特殊类型胃炎
腐蚀性胃炎可有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穿孔、腹膜炎等严重情况。
细菌感染性胃炎可有突发上腹痛,明显压痛和局部肌紧张,发热,恶心、呕吐,呕吐物呈脓性并含有坏死黏膜。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多有上腹痛、恶心、呕吐,常伴有腹泻,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
并发症
胃炎没有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可能会出现胃穿孔、胃出血等并发症。
消化科医生提醒:这种「糜烂性胃炎」,是癌前病变吴李飞主治医师安庆市立医院消化内科
如何预防
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一旦发现感染,及时抗菌治疗。
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每日必须服用这类药物,如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脏疾病,应询问医生可以如何调整,防止出现胃溃疡。
戒酒
保持心情和精神愉快。
尽量避免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时要细嚼慢咽。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幽门螺杆菌测验和胃镜,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幽门螺杆菌检测:该检查很重要,有无感染,治疗方案是不同的。幽门螺杆菌检测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
侵入性的检查需通过胃镜检查取胃黏膜活组织进行检测。
非侵入性检查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及血清学检查(定性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目前应用最多的是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胃镜:胃镜检查为胃炎的确诊方法,该检查不仅可对胃黏膜直接观察、摄像,还可在直视下取活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怀疑有恶变,还可以在胃镜检查中取出活检做病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X线钡餐、腹部CT等检查,可帮助明确有无溃疡或穿孔等情况。
治疗方式
胃炎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抑制胃酸分泌:这类药物有中和胃酸作用,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目前常用的包括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PPI)。
H2受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法莫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
PPI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尤其是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在医生建议下适量补钙。
保护胃黏膜:目前常用的包括铋剂和弱碱性抗酸剂。
常用的铋剂为枸橼酸铋钾(胶体次枸橼酸铋)。铋剂不作为单独治疗,常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治疗方案的组分。要注意此药不能长期服用,因会过量蓄积而引起神经毒性。
弱碱性抗酸剂常用有铝碳酸镁、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这类药物可中和胃酸,起效较快,可短暂缓解疼痛。
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倡导的联合方案为含有铋剂的四联方案,即1种PPI+2种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和1种铋剂,疗程10~14天。由于各地抗生素耐药情况不同,抗生素及疗程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耐药情况而定。
预后
治愈情况
多数急性胃炎导致的胃黏膜糜烂和出血可自愈及止血;少数急性胃炎引起的黏膜糜烂可发展为溃疡,但通常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经过科学、及时的治疗,预后一般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