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率与发病率 小儿感染结核杆菌以人型、牛型为主。由于小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结核病的易感者主要集中在小儿期,但感染并不等于发病。人群结核感染率,系指在人群中已感染结核杆菌但尚未患病者的百分数,一般可通过OT或PPD试验阳性反应来检出人群的感染率。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
小儿结核病分型小儿受结核杆菌感染后,可累及全身各器官。但仍以肺结核最为多见。1、小儿肺结核临床上常分为以下五种类型:I型 即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肺门淋巴结结核(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小儿时期多见。Ⅱ型 即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管,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小儿期以原发型肺结核为多见。治疗不当。易发生血行播散,引起粟粒性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这两种疾病,是小儿结核病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卡介苗接种和普及、抗结核病化学治疗...
(一)胎儿期造血血细胞的生成始自卵黄囊的血岛,然后出现肝、脾等器管髓外造血最后转移至骨髓造血。胎儿期造血可分为三个阶段:1.中胚叶造血期 自胚胎第3~4周就在卵黄囊上形成许多血岛,这些血岛的细胞,分成内外两部份,边缘的细胞形成血管网的原始内皮细胞,中间的细胞从血管游离至管腔,...
小儿血象、骨髓象各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学习小儿血液病,必须熟悉各年龄阶段的正常血象。(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胎儿期由于氧能量相对较低,加上来自母体及胎盘的生血剌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出生时红细胞计数可达5~7×1012/L(500—700/mm3)血红蛋白可高达150~220g/L(15-22g...
包括食饵性腹泻病,症状性腹泻病,糖原性腹泻病等。一、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病:小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酶的活力差,胃酸及消化酶分泌较少,而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当食物质与量不合适时很易导致消化紊乱,表现为呕吐,腹泻。治疗措施主要是调整饮食,混合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
(1)轻型呼衰:①口唇、指、趾末稍出现紫绀、虽经吸氧及纠正呼衰后,紫绀仍无改善。②呼吸频率加快(按年龄不同,一般在40-80次/分以上)。③心率增加。④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嗜睡。⑤PaO2<8.0kPa,PaCO2>6.67-8.66kPa(2)重型呼衰:①全身明显紫绀,可有樱红唇、四肢温暖及结膜充血水肿。②有呼吸...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 Ratory Infection)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据统计,急性呼吸道感染约占儿科门诊患儿60%以上,肺炎占住院患儿1/3以上,且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我国12省市小儿死亡原因的回顾调查表明:5岁以内死亡原因中以肺炎占首位,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及健康成长。因此,积...
一、概念:肥胖是指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包括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或体积增大,或二者兼有。我国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为3-7%,儿童肥胖的标准一般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或同身长健康儿平均体重的二个标准差(M±2SD),或超过平均体重的20%,即为肥胖。二、肥胖的临床表现单纯肥胖儿童体脂分布均匀...
本病又称婴儿手足搐搦症,多见于1岁内小儿,尤以3-9个月发病率最高,冬春季多见。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足或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致血中游离钙降低,使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局部或全身肌肉抽搐。一、病因及发病机理发病原因与佝偻病相同,但骨骼变化不明显,多有甲状旁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