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大范围内保证起码的医疗质量的最好办法是:一切标准化!尽量地限制医生的主观判断,让医生的每一个诊断、每一项处理措施都要有依据,尽量的依靠标准,尽量地让客观证据说话——这是每一个医生在学生时代被塑造起的思维方式。
现在患者意见最大的一个方面是药贵(这在中国特别的明显),另一个是各种检查多(这倒是在全世界都差不多)!比如说,医生尽管凭经验初步判断你可能只是症状较重的感冒,但还是会让你抽血或拍胸片;或者尽管从各种检查来观察,再加上医生的经验,他认为一个人(这回不好意思说你)得的是癌,但他没有得到病理检查结果,他就是不下定论,所有治疗也要等病理活检结果出来后才能定——或许你会说,这也太机械了吧?而且也太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了吧?
但就是这种机械保证了现在正规医院较低的误诊率,也保证了现代医学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