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糖尿病患者在合并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的情况下,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临床以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肢端发凉,疼痛,溃疡及坏疽为特征,最终可导致截肢[2]。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为25%以上,其中导致足部坏疽者占4~10%,其中85%导致截肢,并且有30%的病人可因对侧肢体感染和坏疽而再次行截肢术。近年来,糖尿病足患病率逐年上升,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3]。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据有关数据显示,其社会耗费高达治疗糖尿病其他并发症费用的总和。笔者从1993至今,在祖传治疗下肢溃疡、褥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研制出肤愈散1号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标准
1.1诊断标准
参考《实用内科学》[4]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病变程度,采用经典的 Wagner分级法[5]:0级:皮肤完整,无开放性病灶;Ⅰ级:皮肤有开放性病灶,但肌肉深部组织尚未累及;Ⅱ级:感染性病灶已侵犯肌肉深部组织,伴有脓性分泌物,但肌腱韧带尚未破坏;Ⅲ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加,但无明显的骨质破坏;Ⅳ级:严重感染导致骨组织病变或脓肿,部分肢端可出现湿性或干性坏疽;Ⅴ级:肢端大部或全部缺血或感染,严重的导致全足湿性或干性坏死。
1.4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2002年1月~2012年12月江苏省海安曹永泉皮肤科诊所就诊患者,共58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3例,男153例,女140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80岁,平均(59.3±9.7)岁;病程最短12天,最长2.5年,平均(57.9±15.6)天;病变程度:Ⅰ级35例,Ⅱ级80例,Ⅲ级70例,Ⅳ级102例,Ⅴ6例。对照组293例,男145例,女148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92岁,平均(60.4±10.5)岁;病程最短16天,最长2.8年,平均(59.7±17.5)天;病变程度:Ⅰ级35例,Ⅱ级87例,Ⅲ级65例,Ⅳ级100例,Ⅴ6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根据具体病情,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抗生素抗感染,前列地尔、丹参、红花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创面予以外科清创,并嘱病人控制饮食、规律作息、适当抬高患肢。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肤愈散外敷创面。药物组成:中药基本方:大黄50g,绿豆100g,土甘草根50g,冬青叶50g,当归50g,黄连30g,珍珠粉30g,白芷25g,冰片15g等。渗出较多且黄浊者,加黄柏30g,青黛30g;渗出少且清晰加枯矾15g,Ⅲ度以上加乳香、没药各30g;上方烘干后研细末用高压锅灭菌后备用。
操作方法:对周围皮肤常规消毒后,Ⅰ级溃疡用生理盐水冲洗,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庆大霉素注射液5ml~10ml,滴入创面,等待5min~10min后,用灭菌纱布吸干,将肤愈散均匀散入患处,包扎固定,隔日换药1次。Ⅱ级溃疡行清创引流术,除去坏死组织后用双黄连溶液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冲洗,创面用庆大霉素注射液5ml~10ml、普通胰岛素1u~2u,予一次性注射器抽吸药液,滴入创面,等待5min~10min后,用灭菌纱布吸干,将肤愈散均匀散入患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Ⅲ级溃疡行清创引流术,除去坏死组织后,用0.5%奥硝唑氯化钠、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山莨菪碱注射液、普通胰岛素注射液依次按5:3:2:1浓度配置成溶液,予一次性注射器抽吸药液,滴入创面,等待5min~10min后,用灭菌纱布吸干,盐水纱布引流,将肤愈散用食醋调和敷于溃疡面,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Ⅳ级Ⅴ级溃疡在Ⅲ级溃疡的清创处理后,将肤愈散用食醋或白糖调和敷于创面,包扎固定,每日换药2次。
3.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辩证与疗效评定标准》[6]制定疗效标准。治愈:溃疡面全部愈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溃疡面愈合50%以上,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溃疡面愈合50%以下30%以上,临床症状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创面无改善或加重。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 SPSS11.0 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3.3 结果
见表1。治疗组治愈率为 90.44% ,总有效率为 97.95% ;对照组治愈率为 15.35% ,总有效率为84.30% 。2 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