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库> 中医> 详情

中医精髓被日韩抢占专利?出口海外中药日韩占80%,我们该如何逆袭?

作者:李玉兰

时间:2019-12-16

来源:李玉兰

分享至:

中医药学是古代科学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随着全球掀起回归自然的潮流,中国中医药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期。2017年,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7500亿元,约占医药产业总产值1/3。与此同时,中医药已广泛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冉冉升起的中国中医药似乎正走向世界传统医学的舞台中央。

率先打响中医药复兴第一枪的却是日本

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日本能实现中医药复兴得益于汉方药取得巨大成效。数据显示,日韩占据目前海外80%中药市场销售份额,中国出口中药仅占10%左右。

中草药源于中国,为什么日本才是市场上的中药强国?

日本75%药材源于中国,一筐草变一堆宝!中国不但是中草药的发源地,还是名副其实的中药大国,目前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据了解,日本中药75%的生产原料药从中国进口。然而,中国将低附加值药材原料大量出口到日本,日本却是进行加工再把成药高价卖到全世界。中国网友甚至调侃:我们卖了“一筐草”,人家却将它们变成“一堆宝”。
  尤其日本还获得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专利。早前,日本在古方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加入人参、沉香研制的“救心丸”曾一度被全球誉为“救命神药”。
  有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而中国信任中医的人数2016年调查数据只有50.83%。具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仅为12.85%。

记者讲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今年他在日本访问期间得了感冒咽痛,去多家医院药店都买不到抗生素。日本人感冒咽痛发热都是吃汉方药。

而中国一年吃掉十几万吨抗生素,占全球一半用量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卫生系统严管抗生素,在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产生了一定效果,但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政府支持与工匠精神
  日本政府给予了大量支持。2001年3月,文部科学省发布《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汉方医学教育被纳入其中,到2004年,全国80所医科大学全部开展了汉方医学的教育。

1976年,厚生省正式将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这样患者个人就只需要承担10%—30%的费用,大大鼓励了汉方药的应用。
  一个原因是,日本遵从这传统,书上怎么写就怎么做
  据了解,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100多种。日本还特别关注大陆和港台地区最新的中医药研究动态,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设立专门机构,收集所有中医药出版物,为其所用。

中国如何实现逆袭?

国内流传着一句话:“中医栽在中药上,中药栽在药材上。”赶超日韩,中国应该从药材原料抓起。

中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进行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据了解,日本中药的生产原料却有75%来自从中国的进口。而中国销售到日本和欧洲的中药材是品质最高的,通常有200多个农药指标的检测,而国内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大部分不检查农药指标。日本津村挑选药材按照1‰的杂质控制率,但国内按药典规定是3%,几十倍的差距。

  完善药品标准,提升饮片品质,国家层面已逐步达成共识。《中国药典》自2010版起,标准的制定就走向了快车道。按照五年一改版,十年一换代的模式,药典委在2020版《中国药典》即将推出的近一年来更是大动作频频。

今年1月,国家药典委发布202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大纲,提出“全面制定中药材、饮片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

今天我们做经典名方就是要找回中医药古籍上所记载的原本的治疗方法。
  日本汉方发展是单方面的,日本基本上没有汉医只有汉药。也就是说,日本的汉方是整个日本医药卫生体系当中的补充要素,而我们国家有个政策是中西医并重,所以在整个医疗体系,包括中药服务、中药监管和中药产业发展等方面,日本本质上讲是落后中国的。
  现在中国的经典名方已经在一批一批公布,未来还会陆续发布很多批,相信再经过严格的工艺和监管,一致的质量标准,我们的国民不但会吃上管用放心的的中药,再加上我们严格的监管和制药技术的创新,我相信中药中成药和中药系列产品,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肯定会超过日本。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