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描述:病人,男,27岁,因“腰痛反复发作9个月,伴右下肢酸麻3月余”于2018年5月入住我科。入院体检发现,腰部活动受限(前屈50°、后伸20°、左侧屈20°、右侧屈20°、左旋30°、右旋30°),两侧骶棘肌明显紧张,L4~S1棘突间、棘突旁右侧2CM处压痛(+)、叩击痛(+),叩击时可放射至右臀部。挺腰压腹试验(+)、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下肢肌力、肌张力、皮肤感觉均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腰部MRI、增强MRI、腰椎CT提示L4~5椎间盘突出、椎间隙狭窄,L5椎体后方可见类圆形长高信号影,局部组织边界清晰,肿物压迫硬膜囊(图1)。予以完善相关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证,在局部麻醉配合强化下进行L4~5侧后路经皮穿刺椎间孔内窥镜下椎管肿物探查+L4~5髓核摘除+射频消融+神经根粘连松解术。
治疗方案: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病人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并作体表标记。在透视下使用穿刺针穿刺直达L4~5椎间隙后方纤维环,内套穿刺针进入椎间隙,造影提示内层纤维环破裂,外层纤维环完整,置入导丝后沿导丝取7mm切口,依次插入扩张套筒建立工作通道,并用骨钻对上关节突进行部分磨除。建立通道后将工作套筒置入椎管内,直达肿物占位区域,置入MAXMORE镜并探查肿物占位及神经根情况。肉眼可见L5椎体后方有肿物占位,大小约为0.8CM×1CM×0.5CM的类圆形囊肿,腹侧与外层纤维环粘连紧密,背侧与后纵韧带无粘连。仔细探查肿物的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联情况,因其压迫神经根明显,用直钳及小弯钳钳出部分占位组织后,见囊腔内部平滑,肿物明显皱缩 仔细清除囊肿组织后,见纤维环膨出,用蓝钳在膨出处椎间盘打孔,使用射频局部皱缩,再用小弯钳摘出多块絮状髓核。射频机连接射频刀头后镜下对神经根周围继续松解,切除参与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组织,检查神经根得到完全松解。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约为70°。镜下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拔除工作套管后缝合伤口,无菌辅料包扎。
治疗效果:术后予以抗炎、补液等常规处理。病人于术后11d出院,出院时体检:切口愈合佳,腰痛及右下肢酸麻已不明显,佩戴腰围下地活动自如,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可到70°),余未见明显异常。复查腰椎MRI见:椎间盘囊肿已清除,T2WI上原病灶处呈低密度影(图3a、b)。肿物病理检查结果:CD31(+)、CD34(+)、CK(-)、Ki⁃67(<1%+)、Vimentin(+)、Dwsmin(灶弱+)、HMB45(部分+),S100(局部+)、SAM(局部弱+)。
温馨提示:腰椎间盘囊肿是一种位于椎管内硬膜外、与椎间盘相连的囊肿,多发生在年轻人中,以男性多见,一般情况下很少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及下肢神经功能受损,难以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相鉴别。目前对于腰椎间盘囊肿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多采用开放性切开减压融合术,临床疗效良好,而使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治疗的研究报道少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结合我科使用椎间孔镜治疗的1例腰椎间盘囊肿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结果,探讨椎间孔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囊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