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身体不错”的小伙子,在球场上昏厥;每年都有大学生,在体测跑步时倒下……猝死,永远都不会嫌你年轻。
是什么扣动了防猝发作的扳机?
今年4月,全国性学术期刊《中国急救医学》刊登的论文《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
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可以说是导致猝死的首要因素,占了57.8%,以30-36岁为一个高发年龄段,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多是家庭的经济支撑,压力是比较大的,多数人饮食上都不规律,又有抽烟酗酒的习惯,所以很容易导致“三高”,出现以冠心病为首的猝死。
其中,由冠心病致使的猝死人数,稳坐第一(55.2%);其次为肺源性猝死(21.6%),脑源性猝死(9.21%)。
而与猝死有关的最主要因素为情绪激动(26%)和劳累(25%),其次为饮酒和过饱等。
也就是说,太激动、太劳累是猝死的头号诱因。
激动是怎样伤害身体的?
对身体来说,情绪激动就像大坝决堤,会在短时间内对心脑等重要脏器造成冲击;而劳累则像慢性消耗,它诱发的急症看起来毫无征兆,但每一步都是蓄谋已久。
太激动
临床上,因为斗气、愤怒等情绪激动引发的急症,急诊科医生见得特别多。
心脏
情绪激动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容易诱发心梗,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大脑
脑血管同样受到威胁,大吵一架后气到脑梗、脑出血的人也不少。
《欧洲心脏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愤怒情绪爆发后的2小时,中风风险会增加3倍,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史的人风险更高。
肺部
情绪激动时,呼吸就会急促,甚至出现过度换气的现象。肺泡不停扩张,没时间收缩,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放松。
不仅如此,多项研究表明,情绪激动还会对乳腺、肠胃、免疫系统等身体机能造成影响。“情绪管理”理应成为成年人的一项技能。
过度劳累,身体早晚会“报复”你
长期过劳,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都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需氧量,如果这时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等情况,就很容易引起心肌缺血,而缺血缺氧又会引起动脉血管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形成恶性循环,情况严重的,就很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一套防猝死实用计划
猝死不分年龄,人人都应时刻保持敬畏。想远离危险,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做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除了少生气,生活中还应该避免过喜、过悲、惊吓等所有剧烈的情绪波动。听音乐、读书、修剪花草、冥想等方式,有利于放松紧绷的情绪。
避免过劳
对抗过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避免疲劳感的堆积。无论多忙,都应该抓紧时间放松休息,如尽量养成午间闭目养神15~30分钟的好习惯。如果熬夜了,中午可以按照“熬夜两小时,白天午睡半小时”的比例进行补觉,但早上不宜赖床。
控好三高
“三高”患者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坚持服药是重点,生活中要低盐饮食,少吃蛋黄、动物脂肪和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尽量戒烟,少喝酒
有研究发现,吸烟可提升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而酒精会加快饮酒者心率,导致血压升高,危害心血管健康,还会加速心跳,增加心脏负担,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所以,保护好心脏,戒烟戒烟最直接。
每餐七八分饱
尽量每餐吃七八分饱,心脏病患者尤其应注意。
七分饱应该是这样一个感觉: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
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请松开你踩紧的油门,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好好吃饭,按时作息,学会疏导情绪,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