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的父亲上腹部偶尔有点痛,别的没什么问题,你带他去看医生,想开点胃药,但医生说:不行,要做一下胃镜才好!你大概会想:又要做大检查,又想赚我的钱!当然,大多人都会这么想,特别是当检查结果出来发现没什么大毛病时更是如此。但医生是“对的”——他经受的一切教育都要求他这样做...
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病人,最需要警惕的是“过度医疗”。什么是过度医疗?举个例子,你感冒了,其实只要5块钱就能解决问题,医生却给你开了50块钱的药,这就是过度医疗。那如果我发烧又咳嗽,医生让我又抽血又拍片,最后发现什么都正常,只是小小的感冒,这算不算过度医疗?这或许也是,但现代...
过度医疗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医疗纠纷中要求“举证倒置”,就是说发生医疗纠纷时,病人不用举什么证据,只要大喊:医生你错了!我不用证明你为何错,倒是医生你要找证据证明自己为何没错,如果你无法为自己辩护就得败诉,这就是所谓的“举证倒置”。给你讲一个实例,我曾在工作中遇到这...
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专家教授没有明确的证据(当然一般感冒头晕可能不需要这么严格),他说凭自己一百年的行医经验给你打保票,你信吗?我想,你最好还是告诉他:我当然信,我尊敬您,但您可不可以拿出诊断的证据来。医生是这么想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切做法都要有依据!比如一个法官,明...
我来讲一个很微妙好玩的游戏,叫医生、护士之间的博弈游戏。在我所从事的这一行业里,护士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工作的,护士直接挑战医生的医嘱是很严重的失职行为,但现在我们的护士姐妹们其实已经掌握了很多医学知识,甚至一个老护士比一个新手医生在治疗上还更老道。我刚毕业时上手术台做阑尾...
在一个大范围内保证起码的医疗质量的最好办法是:一切标准化!尽量地限制医生的主观判断,让医生的每一个诊断、每一项处理措施都要有依据,尽量的依靠标准,尽量地让客观证据说话——这是每一个医生在学生时代被塑造起的思维方式。现在患者意见最大的一个方面是药贵(这在中国特别的明显),另一...
我们目前所见到的现代医学其实是大工业化的产物,它的一大特征是标准化:产品设计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现代医学教育也是这样,医学生的培养尽量的标准化,用统一的教材、毕业标准,医生的准入制度也尽量的标准化(尽管不同国家的医师资格证书的取得难度不一),医疗工作...
做一个聪明的患者,首先他会有疑问:①就医生目前掌握的证据,足以确诊我的病吗?②医生对我的病情判断准确吗?③医生是否有足够的经验,他们的治疗方案是合理的吗?④治疗方案与我的经济能力相匹配吗?聪明的病人当然知道医学是很专业的,由于专业,所以他得依赖医生;但他还是会怀疑,这不...
一句话:医生喜欢顺从、尊重医生权威的病人;如果加上病人有钱而且舍得花钱,那么绝大多数医生会更喜欢。来看医生是怎样努力塑造他们所喜欢的病人的(有些“伎俩”或许并非他们有意为之)。有很多医生患病后成了病人,躺在熟悉的环境而面对陌生的内心体验,常常会思索出很深刻的人文关怀出来。...
我相信我的很多医生朋友一定会站出来说:放P,我们就从没有想过要这样干,这是病情需要,为患者好!如果大家都不遵从病房管理,如果病情危重还想到处走,出了事算谁的?至于自由思考,那是因为医学本来就是很专业的学问,患者没有专业知识怎么能自由思考?我们也很想跟患者沟通,但没有相关...